联系我们 / CONTACT


13571836058
- 手机:029-85876842(西安),021-64138011(上海)
- 邮箱:1059868865@qq.com
- 地址:西安市航天基地飞天路558号北航科技园1号楼
地环科技集团董事长与张国伟院士共绘生态修复科技蓝图解码企业发展新路径
2025年6月6日,宝鸡市“遥感科技应用与创新发展座谈会”现场,地环科技集团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华曙光与我国造山带地质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面对面交流,从矿山修复到生态治理,从技术应用到行业未来,这场跨越代际的学术交流,既是对地质精神的传承,更让地环科技集团的发展路径在院士的认可与指导下愈发清晰。
院士论道·企拓新程
地环科技集团董事长与张国伟院士共绘生态修复科技蓝图解码企业发展新路径
2025年6月6日,宝鸡市“遥感科技应用与创新发展座谈会”现场,地环科技集团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华曙光与我国造山带地质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面对面交流,从矿山修复到生态治理,从技术应用到行业未来,这场跨越代际的学术交流,既是对地质精神的传承,更让地环科技集团的发展路径在院士的认可与指导下愈发清晰。
作为我国大陆动力学研究领域的战略科学家,张国伟院士主持完成“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中国南方大陆构造”等9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350余篇,成果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查、灾害防治等领域,构建了我国造山带研究理论体系。张院士对地环科技集团的第一印象,来自企业“黄金部队班底”的技术积淀——“当年武警黄金部队的战士们,在深山里手持罗盘、榔头找矿,现在你们带着更先进的遥感技术、更系统的解决方案,继续守护绿水青山,这股子‘能打硬仗’的劲儿没变。你们延续着地质工作者‘攻坚克难'的优良传统,这种精神传承在科技创新时代尤为珍贵。”
针对地环科技集团的核心技术,张院士对自主研发的KEP材料技术给予高度评价。该技术通过构建“吸附-中和-稳定”三重作用机制,实现矿山酸性废水治理效率提升,在陕西白河县废弃矿硐封堵工程中,成功修复240座历史遗留矿硐,治理区域水质指标达标。张院士强调:“矿山修复不是简单的‘填坑’,得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恢复。你们用材料技术解决酸性废水,又结合遥感监测动态调整方案,这是‘治标’更‘治本’。特别是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治理效果跟踪,这种多技术融合的创新模式,为行业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典范。”
“遥感技术的潜力,你们挖得还不够。”在技术升级路径上,张院士现场“支招”:矿山地形复杂,传统的地面勘查容易漏掉隐患,卫星遥感能“看”得更广、“算”得更准;生态修复不是“种树就行”,得用遥感数据摸清水土流失规律,再精准施策。“比如秦岭生态修复,你们可以试试把近十年的卫星影像做成厘米级精度的生态演变图谱,哪里变好了、哪里还在退化,一目了然。”这些建议与地环科技集团的“数据驱动、精准修复”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公司技术团队近年来在蓝田通过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运用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完成致灾因素厘米级测绘,都是遥感技术应用的典型事例。
作为退役军人创业标杆,地环科技集团2024年建成“黄金百人创业基地”,为200余名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在秦岭生态修复中,企业累计投入大量技术力量,完成大面积水土流失治理,使多个矿区植被覆盖率大幅提升。张院士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从手握钢枪的卫国战士到操纵遥感设备的生态卫士,你们用科技续写着新时代地质人的使命担当,这种转型具有示范意义。”
交流尾声,张院士寄语企业:“地环科技的发展路径与国家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战略高度契合,期待你们在遥感+AI融合创新、材料工程智能化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我将持续关注企业成长,愿为你们的技术攻关提供学术支持。”
“院士的指导让我们对技术创新方向更加明晰。”华曙光董事长表示,地环科技集团将加快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推动KEP材料技术在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推广应用,以科技创新守护绿水青山。
这场对话,不仅是一次行业顶尖智慧的碰撞,更昭示着遥感科技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前景。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